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为市场办实事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正式对外发布。《清单》的第一项是“深化‘开门办审核’,建立‘IPO第一课’制度,就发行上市的监管导向、问询答复要求、纪律与责任等,向新申报企业答疑解惑”。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部门严把市场“入口关”,压实各方责任。但是,“带病闯关”等现象仍然存在,对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建立“IPO第一课”制度非常有必要。
首先,建立“IPO第一课”制度,有利于加深新申报企业对“申报即担责”的认识。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参与主体数量稳步提升。然而,有的企业仍未正确理解上市的意义,甚至有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对此,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多次做出提醒,比如,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
所以,有必要通过建立“IPO第一课”制度,将为什么要上市、拒绝欺诈上市、“申报即担责”等说清楚、讲明白,让企业对上市有敬畏之心。
其次,明确对于问询答复的要求,能够让企业既快又好地答复监管问询,在“一问一答”间可以辨别优劣。
在企业申报IPO之后,会经历一轮、两轮甚至多轮问询,这是审核机构和上市委员会进行审核判断的重要基础。同时,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可以通过对问询的答复来了解企业,判断企业的优劣;企业则可通过回答问题向市场各方更好地“介绍自己”。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回复发行上市问询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回复没有针对性回应问题的关键点;有的回复依据和理由不充分,客观性和准确性存在疑问;有的回复过于冗长,一些关键内容被淹没其中。
所以,有必要通过建立“IPO第一课”制度,告知企业怎么做“问答题”。
据悉,《大国之道》共4集,自6月12日起每周三在南方周末视频号首发上线,以古道为文化载体,分别走进四处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经济辐射地域——四川宜宾、四川广元、新疆喀什、福建泉州,以兼具思想性、启发性和艺术留存价值的内容,分别讲述了南方丝绸之路、古蜀道、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这四条古老国际大通道绵延千年的风华,为观众描绘出一幅幅古今相连的大国道路传奇画卷。
公告表示,预计2024年1-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0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5561.39万元左右。 预计2024年1-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1160.77万元左右。
第三,宣讲纪律与责任,警醒新申报企业要遵纪守法。
“IPO第一课”直面新申报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少数”,通过督促他们系统进行法律法规、证券市场方面的知识培训,推动形成遵纪守法的市场秩序。
不管是从新申报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公司情况看,当前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公司声称“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希望从轻处罚”。所以,有必要通过建立“IPO第一课”制度,让“关键少数”懂法、守法,讲规矩、守纪律,切实担起责任。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上市之前股票怎么开杠杆,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好“IPO第一课”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希望新申报企业都能好好学、认真学,争做资本市场的“好学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证券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门户_优秀炒股配资门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