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70.76万元,占总成交额3.06%,游资资金净流出113.19万元,占总成交额4.89%,散户资金净流入183.95万元,占总成交额7.94%。
7月22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433.04万元,占总成交额10.96%,游资资金净流入60.52万元,占总成交额1.53%,散户资金净流入372.51万元,占总成交额9.42%。
“现在的历史教育,所教者不过是一些少数的日期,以及生死的年代和人名地名而已。至于大纲要领,倒反而概付阙如”、“他们概不把根本的要点来教人,仅由那些少数的具有天才的学生去自行发掘无数日期和史实中的意义”。——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多面人——
他是失败的奥地利高考艺术生;
他是英勇作战的德国通信兵;
他是辩才无双的演讲天才;
他是征战不止的侵略者;
他是屠杀犹太人的超级恶魔;
他是严于律己的素食主义者;
他是研发充气娃娃的推动者;
······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历史学爱好者。
一、一个狂热的历史爱好者
希特勒非常热爱读书,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完全可以去做教人高效读书的知识付费项目。
他从奥地利的一个小镇“北漂”到维也纳后,读完了维也纳图书馆三分之一的书,可见阅读量相当惊人。
他参加德军去前线打仗时,当别的战友都在战壕里讨论女人和美食,他却在专心致志的读书。由于他“眼前常常摊开一本书”,在战友们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知识分子。
他当上德国总理后,依然嗜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不小心打搅了他读书,結果被他训斥了一顿。此后,他的书房外便挂了一个告示牌:保持绝对的安静!
哪怕是当苏军兵临城下、柏林城已经岌岌可危之时,他还在地堡里读书。
希特勒读的书五花八门,类型多样,哲学、历史、政治、地理、军事、建筑、小说、百科全书等等,其中,历史类占了相当部分的比例。据我目前看到的资料显示,希特勒读过的历史类书籍包括《瓦格纳传》 、《弗里德里克大帝传略》、《腓特烈大帝的历史》、《世界史》、《色情艺术史》、《德国历史》、《伟大种族的逝去》等等。
希特勒通过读历史,尤其是伟大君主的历史,让他常常想象自己就是救世主,将会领导德国从衰败走向荣耀。这就好比我们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就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代入角色,想象自己就是一个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左拥右抱的大侠。希特勒的这种幻想和信念,在之后通过纳粹的宣传体系,逐步向全体德国国民散播开来。
他读了很多历史书,但是他读书并不兼收并蓄,而是有选择的只读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对于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一概摒弃。他曾说,“我从书中获取我之所需”,这就导致他读书读得越多,他的人格就越偏执,就越对种族主义迷信。
诗人布罗茨基曾提出过一个美好的信念——如果这个世界的主人能更好地阅读,迫使千百万人走上流亡之路暴政与苦难就会减少很多。希特勒就用自己的一生撕碎了诗人美好的信念,他用欧洲几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历史不一定能让人明智。
▲《我的奋斗》
二、希特勒的“历史著作”
1924年,希特勒因为在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以叛国罪被捕入狱。在此之前,据说,他曾雄心壮志,要写一部《犹太史》。这个“据说”,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来源。但是以希特勒对犹太历史的熟悉,他想写一部犹太历史的著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由于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历史学写作训练,可能他写出来的会是一部通俗类的历史著作。
多年后,当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时,他非常自信地对意大利驻德大使塞鲁提说自己对犹太人的问题“已从各个角度做过多年的研究,谁也没有这样研究过“,可见他对犹太历史的了解程度,应该不亚于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
希特勒入狱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但是他却放下了写《犹太史》的计划。原因是他想写一部题材更宏大的历史著作,而不是局限于只写一个主题。于是,希特勒以自己口述,然后让鲁道夫·赫斯帮他打字、整理成文稿的方式,完成了一本叫做《四年半来与谎言、愚蠢和怯懦斗争的情况》的书。
虽然希特勒本来打算是写一部历史著作,但是最后这本书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希特勒自己的传记,包括希特勒的童年、维也纳的岁月、赤色革命,以及纳粹党在慕尼黑初期活动的叙述。
除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希特勒还在这本书里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包括对议会政府、君主政体、社会主义等问题的看法。
希特勒出狱后,这本书在慕尼黑出版。出版前,有个叫阿曼的人建议希特勒,这个书名太冗长,没有感染力,无法吸引读者点击阅读。如果换个标题,应该能成为爆款。于是,希特勒换了个书名——《我的奋斗》。
这部后来成为纳粹党圣经的书尽管东拉西扯、杂乱无章,但是希特勒却一直认为这是一部伟大历史著作。他曾对批评这本书的人说,“你要我修改此书,好像我是个作家准备重版自己的作品似的。我不是个作家,我是个政治家······我将在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中加以修改!”
三、希特勒对大学历史教育的批评
希特勒尽管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却对德国的大学教育非常不满,尤其是不满大学的历史教育。
他强烈抨击德国大学的历史教育:“我国的大学教授们所讲授的历史理论,所留下的害处是没法可以补救的。这适足以证明读历史只读书本而不能理解,真是叫做‘食而不化’,这情形随处都是。”
至于为什么这种历史教育导致学生‘食而不化’,希特勒如此解释:“因为所教者不过是一些少数的日期,以及生死的年代和人名地名而已。至于大纲要领,倒反而概付阙如”、“他们概不把根本的要点来教人,仅由那些少数的具有天才的学生去自行发掘无数日期和史实中的意义”。
也就是说,大学的历史教育只教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这样学习有什么用?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十月发生的,却不知道十月革命的发生背景和革命意义,有什么用?
学生完全成了被动填鸭的牺牲品,可以应付历史考试,但无法培养出历史思维。这样的历史教育,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所以希特勒认为,”历史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加以改良”。
改良的方向在哪里?希特勒指出:“我们读史,并不是单单研究以往的陈迹,实在要去找一种教训,用来作为未来的警戒,民族前途的殷鉴”、“我们对于古史的研究也是不可忽略的”、“民族国家应该加以注意:我们必须有一部世界史的著作,而这著作是把民族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的”。
概括起来,就是历史教学要注重借鉴历史的教训,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全球化的历史视野,不可坐井观天。其实这跟我们中国人的很多历史观念非常相似,诸如“彰往而察来”。
尽管希特勒可以对历史教育问题头头是道,但是他连犹太人究竟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种族的问题都没有弄清楚,只是很笼统的称犹太人是一个种族。这很显然是错误的,犹太人其实是一个宗教共同体。可见,希特勒本人读了很多历史书,可是对很多历史问题也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
四、希特勒为什么重视历史
希特勒认为学习历史的价值主要有三点:
其一,学习本民族的辉煌历史,可以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他说“我们的人民,对于德国的历史,只有一些残缺而不健全的观念,历史的要义逐渐流失掉了。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人能够真心爱国,那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大学历史教育必须改革,要把发扬德意志民族的荣耀历史作为重点,并且,“要把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用来晓示青年,给青年以一个深刻的印象,使青年们成为爱国思想的台柱子”。
其二,学习历史,有益于政府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以一战中奥地利政府的失误为例,“假使我们对于历史以及日耳曼的民族心理有过精密的研究,那么,决不会有人能够相信意大利和奥地利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奋斗的”。他还以大英帝国利用海军进行全球扩张的历史来说明,德国政府若是相信以和平的方式就可以征服世界,那将是绝对的错误。德国政府应该扩军备战,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其三,历史是比法律更权威的正义标准。希特勒在啤酒罐政变失败后,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我们的法官,痛斥我们的行为,这虽属正当,然而主持更高真理的历史女神,必定会来撕碎这种判决。而且她还要嫣然微笑,宣布我们尽是一些无辜而受害的可怜人。”在他入狱前,他还引用历史知识对追随者说,“2000年前,耶路撒冷的一群暴徒也是这样将一个人拖赴刑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第一章就说,“我了解历史的意义,我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可见学习历史,是希特勒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而希特勒世界观最初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民族主义与反犹主义的结合。
在希特勒此后的从政过程中,丰富的历史知识成为他演讲的主要工具,他会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把历史讲的精彩绝伦,让听众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1939年他决定入侵波兰时,他曾隐约表示过,他决心将德国历史纳入并服从其个人生命,“我现在50岁,我宁愿现在,而不愿意在我55岁或60岁时开战”。
在他登上权力顶峰之前,他一直利用历史。而在他取得大权之后,他就决定将历史服从于自己的一生,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服从于自己的生涯。
历史创造了希特勒,希特勒也创造了历史,只不过,他所创造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无法直视的黑暗历史。
▲希特勒与戈培尔
参考文献:
1.(德)希特勒著、吴迟仁译《我的奋斗》,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2.(美)约翰·托兰著、郭伟强译《希特勒传》,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
3.(德)塞巴斯蒂安·哈夫纳著、景德详译《解读希特勒》临海股票配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慕尼黑我的奋斗历史希特勒德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证券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门户_优秀炒股配资门户观点